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d23dae8db33e4a49803db00c360ebfd7
近日,廣西大學組織民族團結調研團隊到河池市開展調研。調研活動以生動的民族團結故事為“課本”,以秀美的民族山水為“課堂”,探尋“大思政課”的全新打開方式,讓學生體悟民族團結進步。
調研團隊來到羅城仫佬族博物館參觀學習(圖片由調研團隊提供)
調研團隊在思政課老師的帶領下,先后走訪了劉三姐故里、羅城仫佬族博物館、羅城四把鎮棉花村等地。在劉三姐故里隊員們感受壯漢文化的交流交融,在仫佬族博物館中探尋仫佬族繁衍生存、社會發展物證、文化遺珍等,在棉花村實地體悟仫佬族人民的生活環境、特色民族產業發展情況。
調研團隊對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建設的實踐經驗、工作優勢等展開調研。羅城是2020年被自治區命名為第四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近年來,該牢牢抓住政策優勢、本地民族資源優勢、生態優勢,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夯實民族團結進步根基,發展民族經濟夯實民族團結物質基礎,弘揚民族文化夯實民族團結的文化根基,創新思想宣傳方式夯實民族團結的思想認同,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民心。
調研團隊實地了解仫佬族文化(圖片由調研團隊提供)
此次調研活動,是廣西大學將思政課課堂教學延伸至社會課堂的有益探索,利用暑假期間,根據學生對課程的把握程度以及教學重難點情況制定相應的調研學習計劃。這樣的實地調研是把體現維護民族團結的現象、實踐、成果“帶進”課堂,立足于社會現實、讓學生真切感知到維護民族團結的本質。無論是帶有“人情味”的各族百姓話語還是體現“接地氣”的建設措施,都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將學生“帶入”社會,讓學生深切認識與學習到社會各界為實現“民族團結一家親、共同富裕一起行”所付出的努力。
調研團隊在劉三姐故里體驗民俗文化(圖片由調研團隊提供)
調研團隊隊員、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陸敏庭同學表示:“這次社會實踐給我帶來了很多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啟發,我們團隊從文獻梳理到實地考察、走訪訪談,逐級深入,調研實踐讓我對羅城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感興趣、很認同、有收獲。我會將這些維護民族團結的收獲,通過宣講分享給我的小伙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