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04e5290b198a4d76bc8fde16d4f94f99

“脈沖星是由超新星的遺骸組成的一種高度磁化的旋轉中子星,脈沖星風云則是快速旋轉的脈沖星驅動的星風沖擊外部物質產生的高能天體。船帆座脈沖星風云距離地球約900光年,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脈沖星風云之一。”12月22日,廣西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技術團隊發布深空探索觀測研究重大成果,該成果的重要部分《船帆座脈沖星風云X射線偏振趨近同步輻射理論極限》已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志發表。
謝斐副教授是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實現了以廣西本地單位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自然》發文的突破。“船帆座脈沖星風云在中心快速旋轉(每秒自轉11.2次)的船帆座脈沖星的驅動下,能夠發射出射電、X射線、高能伽馬射線等不同波段的光輻射,也是目前已知最亮的脈沖星之一。”謝斐說,“通過X射線成像偏振望遠鏡,發現船帆座脈沖星風云存在極強的偏振,是人類目前在高能波段探測到的偏振度最高的一個目標源。它改變了科學家對粒子加速機制的認識。”
“該成果以極高的精度測量到船帆座脈沖星風云接近同步輻射理論極限的X射線偏振度。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研究員說。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載人航天空間天文與天體物理領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認為“這是一個教科書級的重大成果”。
“謝斐在船帆座脈沖星風云中發現極高偏振度,接近同步輻射理論的極小值。這揭示了脈沖星風云的磁場極度有序,對理解粒子加速價值意義重大,對研究脈沖星風云的磁場結具有重要意義。”意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保羅·索菲塔研究員予以高度評價。
廣西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技術團隊是面向天體物理重大科學前沿展開基礎研究、服務國家深空探索戰略開展技術攻關和工程任務的綜合性團隊。最近5年,該團隊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含人才)類項目、重大科研儀器專項、科技部重大重點類項目10項,發表SCI高水平論文400余篇。團隊建成了高水平的時域天文觀測平臺,基于X射線偏振望遠鏡IXPE、費米空間高能探測衛星、伽瑪暴觀測衛星Swift等國際合作衛星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團隊承擔中國空間站天文與天體物理領域重大科學工程任務,建成了中法合作空間變源監測衛星地面VHF信號基站,主持基于暗物質衛星(DAMPE)和硬X射線巡天望遠鏡“慧眼”衛星(HXMT)的重點項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