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570220162
百味鹽為首,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普通超市貨架上的食鹽種類越來越多,價格從一元到幾十元不等,而電商平臺的鹽種類讓人眼花繚亂,有的進口鹽價格比普通食鹽貴了數百倍。這些鹽,價格相差那么大,實際功能有何不同?專家指出,高價鹽和普通鹽的營養價值區別不大,健康飲食就能獲得足夠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沒有必要再通過吃鹽來補充。
走訪
價格遠高于普通鹽
近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走訪南寧一些大型超市發現,廣西本土品牌的鹽,一包500克只需2.5元;產自青海的湖鹽,一包320克,價格約為6元;而同樣規格的進口鹽,單價在15元左右。

▲超市貨架上食鹽的種類可不少。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李藝攝
在電商平臺上,進口鹽更是種類繁多。喜馬拉雅粉鹽、阿爾卑斯山白金鹽、黑松露鹽、波斯藍鹽……這些食鹽大多色彩艷麗,多為粗顆粒的晶體,是顏值很高的“網紅鹽”。
顏值高了,價格也高:高端的喜馬拉雅粉鹽,100克售價約為120元;100克的黑松露鹽,售價約為130元;250克法國進口海鹽,售價為120元。而普通的粉鹽一包2000克,售價約為100元。相比平價的普通食鹽,“網紅鹽”的價格貴了幾十倍甚至數百倍。
雖然價格較高,但這些“網紅鹽”仍然吸引不少消費者埋單。例如某網店的喜馬拉雅粉鹽,月銷量超過2000件。
評價
有人喜歡有人吐槽
“網紅鹽”大部分標榜“純天然”“沒有抗結劑”“更適合高端食材”,還宣稱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例如,某款喜馬拉雅粉鹽的產品宣傳就寫著包含鐵、鈣、鎂、鉀等84種人體所需礦物質;“每日清晨,將半茶匙的玫瑰鹽融入一杯溫水中,空腹飲用;能排濁化瘀,改善關節炎、皮膚病等癥狀”。此外,商家還宣傳稱,普通食鹽需要身體的大量水分去代謝,容易導致細胞慢性脫水,粉鹽的鹽度較低,更容易代謝。

▲超市有不同品種的進口鹽銷售。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李藝攝
在一款進口粉鹽的售后評價中,有消費者表示,產品顏值高,用于做菜,吃起來味道不一樣;也有人曬圖吐槽該產品不易溶化,還有不少黑色的雜質。
記者查閱了國家針對食用鹽的有關規定,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GB 2721-2015)、《食用鹽》(GB/T 5461-2016)的要求,國家對食用鹽的感官有著明確的要求:色白,味咸,無異味,無明顯與鹽無關的外來異物。
建議
要“選對”而不“選貴”
通過鹽來補充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靠譜嗎?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林瑩教授認為,身體健康的人,通過正常的飲食,比如攝入蔬菜、水果、肉、蛋、奶等食物,就已經可以獲得滿足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除非是有的人無法正常進食或者是生病了,否則沒必要通過特別的途徑來補充微量元素。另一方面,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度的補充會造成營養素過載,反而對人體產生不好的影響。總的來說,鹽能讓食物變得更美味,鹽主要的作用是維持滲透壓的平衡。
同樣都是鹽,真的有鹽更容易代謝嗎?林瑩認為,“網紅鹽”這樣的宣傳詞并不準確。鹽作為營養物質,其代謝與人體特點以及攝入食物成分的數量有關,如果鹽中的鈉離子、鉀離子含量低,其他元素含量高,用鈉離子的變化來評價鹽的代謝速率的話,也是不科學的。
對于鹽的選擇,“選對”的意義遠大于“選貴”。“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吃普通的食鹽即可,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的吃鹽量不要超過5克。食鹽量過多,易增加高血壓等疾病發生的風險。”林瑩建議,市民購買食鹽時,無論是在實體店買還是網購,無論是購買國產品牌還是進口品牌,都應選擇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正常人可以選擇低鈉鹽,如果是有腎臟疾病的就不太適合低鈉鹽,因為低鈉鹽是用鉀替代了鈉離子。至于是不是要用碘強化的鹽,如果是在富碘地區,比如沿海地區,那可以考慮不選用加碘鹽。此外,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也不太適合選用加碘的鹽。而甲減患者是否要限制碘的攝入,因個人病情有所差異,請聽從醫生建議。
給你支招:
四步選到一袋放心鹽
1.看防偽標志
選購帶有QS認證標識的鹽,標識應清晰、完整地記錄成分、含量、廠名、廠址等信息。
2.看等級
我國食用鹽國家標準共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優級、一級、二級,個別的食鹽沒有標志等級,屬于國家標準食鹽。優級鹽口感較好。
3.看質地
正規食鹽的質地細膩,不沾手不黏膩。
4.聞味道
符合國家標準的食鹽,是白色、無異味的。如果發現自家食鹽有臭味或其他味道,應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