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x.chinadaily.com.cn/a/202304/10/WS64337e7da3102ada8b23780a.html
2023年4月8日,由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起,與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為氣候行動鼓與呼——中國氣候傳播案例集萃》出版發行推介會,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案例書稿參編單位的代表,以及政府部門、高校、媒體、企業、社會組織、智庫等單位的50余位專家、學者和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圖為廣西大學鄭保衛主編氣候傳播新書)
該書是廣西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背景下我國氣候傳播的戰略定位與行動策略(19AXW006)》的研究成果之一,由廣西大學君武榮譽教授、廣西大學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原院長、項目主持人鄭保衛教授帶領其課題組成員共同編寫,現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為新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
該書主編鄭保衛教授介紹,書中收錄的70多個典型案例,全面反映了政府機構、新聞媒體、社會組織、企業、公眾和智庫等氣候傳播行為主體在應對氣候變化、開展氣候傳播方面的責任擔當和實踐探索;集中展現了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應對氣候變化所取得的成效和所作出的貢獻;客觀再現了發生在我國廣袤大地上的綠色低碳發展與生活的精彩故事。希望與會者能夠學習和借鑒這些典型案例所提供的經驗,并且充分利用會議搭建的平臺,交流科研成果,凝聚思想共識,為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做好氣候傳播,真正使氣候傳播在中國和世界形成“大氣候”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圖為廣西大學君武榮譽教授鄭保衛介紹新書)
會上,宣讀了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原主任、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杜祥琬院士的賀信。杜祥琬院士在賀信中祝賀鄭保衛教授新書出版。他認為對氣候變化的研究和傳播,可以加深人類共同面對氣候問題的認識,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和行動,提高我國氣候變化傳播能力和國際話語權,更好地承擔起國際責任,推動新型國際秩序的建立。他提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將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實現雙碳目標,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花費幾十年時間才能完成的科學轉型過程。因此,他呼吁要加強深度管理、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和企業參與,同時需要所有人提升意識,投入行動。這是擺在所有氣候傳播研究者和實踐者面前的新使命,希望各位同仁能夠齊心協力,在新形勢下與時俱進,繼續推進氣候傳播的研究與實踐。(中國日報廣西記者站 石睿鵬 攝影:楊啟玥、羅一鈺、陳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