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x.chinanews.com.cn/kjwt/2022-09-25/detail-ihcehvxm4802301.shtml
摘要提示:近日,廣西大學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島礁生態修復平臺、北海市潿洲島旅游區管理委員會、北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潿洲島生態旅游法庭、潿洲島旅游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為海發聲·別讓愛珊珊來遲”系列科普活動,邀請涉海職業者學習探索珊瑚知識,零距離體驗珊瑚礁生態修復工作。
9月20日,是第十八屆全國科普日暨第三屆全國珊瑚日。近日,廣西大學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島礁生態修復平臺、北海市潿洲島旅游區管理委員會、北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潿洲島生態旅游法庭、潿洲島旅游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為海發聲·別讓愛珊珊來遲”系列科普活動,邀請涉海職業者學習探索珊瑚知識,零距離體驗珊瑚礁生態修復工作。
活動現場,潿洲島珊瑚館館長黃雯博士向島上的趕海博主及水上運動從業者介紹了潿洲島珊瑚礁近幾十年來的變化,以及珊瑚礁的保護措施和修復理念,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到潿洲島珊瑚礁目前的現狀。參加此次活動的潛水員們在6米多深的海底投放人工礁塊,再將培育的珊瑚“幼苗”固定(種植)在人工礁塊上。活動期間共投放了6個人工珊瑚礁塊,“種”下珊瑚500余株。
科普活動期間,潿洲島珊瑚館的工作人員也多次到當地海鮮市場,向售賣海鮮的商販分發珊瑚礁保護宣傳冊,普及海洋保護知識和珊瑚礁保護的法律法規。活動還得到了潿洲島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及島上熱愛海洋的私家觀光車車主們的大力支持,在百余輛觀光車上張貼了珊瑚礁保護的宣傳標語。本次活動提高了潿洲島海洋相關從業人員的珊瑚礁保護意識和公眾對海洋環保的關注度與參與度。
潿洲島島礁生態修復平臺是我校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支撐平臺,該平臺專注珊瑚島礁的保護與生態修復,希望通過構筑生態屏障,保障島礁安全。潿洲島珊瑚館和海區生態修復基地是該平臺的核心部分,于2019年獲得了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授予的“廣西科普基地”匾牌;2021年被自治區海洋局、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遴選為“首批廣西海洋科普和意識教育基地”。潿洲島珊瑚館從2020年8月開始免費對外開放,迄今參觀人數已超10萬人,成為廣西大學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潿洲島海區珊瑚礁生態修復示范基地面積逾2000㎡,投放人工礁塊120余個,培育了珊瑚15000余株。該區域的活珊瑚覆蓋度從5%增加到20%,魚類等其他海洋生物也顯著增多,生態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