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olitics.rmlt.com.cn/2022/1002/657384.shtml
金秋9月,山水形盛的八桂大地,氤氳如畫。“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走進風光壯美的廣西,聚焦這十年來廣西大地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這十年來,廣西鮮活的美麗中國故事、生動的綠色發展成果,展示了奮進中國的蓬勃生機與活力,面向全社會開展了一堂生態文明的大思政課。
把“大課堂”搬到桂北的高山和南疆的濱海之間

龍脊梯田 人民論壇網 王博 攝
“現在我們每一年差不多都要拿出大約5000萬元對梯田進行修復。龍脊梯田是依山型而造,垂直高差比較大,維護難度比較大。為保障梯田,我們從收獲之后也就是每年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大力進行梯田維護?!痹诠鹆质旋垊俑髯遄灾慰h平安村工作人員向采訪團和隨團調研的高校師生代表介紹道。平安村地處龍勝縣龍脊鎮東北部,是龍勝梯田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村之一。近年來,村里依托龍脊梯田的自然風光,發展起了壯鄉旅游,旅游帶動了當地就業,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臉上笑起來。

馮家江濱海國家濕地公園 人民論壇網 王博 攝
在北海市馮家江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采訪團發現從2018年開始北海市花大力氣開展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的生態修復,地表水水質從劣五類恢復成了四類水,紅樹林面積也得到了恢復,生物種類也更多了。生態的恢復同時帶動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附近群眾由原來污染嚴重不愿意來,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來休閑散步。
通過此次采訪活動,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廣西在建設生態文明、吹響鄉村振興號角、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扎實舉措和階段性成果。這些舉措和成果也成為了構建廣西生態文明“大思政課”課堂的重要素材。“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廣西站隨團調研的高校師生代表,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蒙良秋說:“這一路走來,從清澈見底的漓江水到深藍浩瀚的北部灣,從退耕還湖退耕還濕的會仙濕地到海上衛士紅樹林的保護,再到潿洲島珊瑚礁的修復,為我們講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豐碩成果提供了第一手生動的教學資源,這一系列新時代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為我們講好思政課更有底氣更有把握更有自信!”
讓充滿真情實意的一線實踐者們成為思政課的“大師資”

北部灣港北海港區 人民論壇網 王博 攝
“我覺得生態保護是必須的,原來不懂環境污染的危害,海洋遭到污染,就造成漁業減少,我是本地人,我們小時候各種海鮮隨處可見,后來就越來越少越少,就是因為污染的問題。再說空氣質量,我們這些一線員工最有切身感受。原來可能是風一吹過來,衣服啊,頭發啊,渾身都是黑漆漆的灰,下班回去馬上要洗澡。這幾年,港區加強對生態的保護,現在就感覺空氣清新了,也沒有這么多的灰塵,干凈得多了。而且通過植樹綠化,整個環境優美起來了,工作的心情也比原來好很多?!北辈繛掣郾焙4a頭有限公司環境管理部經理黃海春向采訪團講述了自身感受。
這堂在廣西大地展開的“思政課”綠色家園的建設者、綠色征程的見證者和綠色發展的受益者都成了“主講人”。蒙良秋說:“大師資的建設也需要多樣化的育人主體。從龍脊梯田的谷農、長發紅瑤寨的村民到鐵山港碼頭的工人、潿洲島民宿的老板;從漢文化博物館的館長、金海灘紅樹林的講解員到與研學團同行的網絡媒體記者們,人人都是育人主體,人人都從自身挖掘育人素材,通過自身的途徑,向社會向青少年講述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故事,傳播生態文明建設的正能量?!?/span>
以生態文明建設匯聚講好“大思政課”的時代能量
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與自然的關系史,生態文明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抓住生態文明建設這個重要內容,就可以匯聚起全社會齊心協力謀發展的力量,匯聚起講好“大思政課”的時代偉力。這堂開展在八桂大地的思政課正是這樣一個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的,匯聚全社會時代能量的、生動鮮活的樣板。

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蒙良秋為學生“授課” 受訪者供圖
一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抓手的思政課有什么特點?蒙良秋認為:“我們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把課堂搬到田埂,搬進濕地,搬上高山,搬向大海,這樣多場域沉浸式的生態文明主題思政課,讓我們看到了大美中國壯美廣西自然風光之美,領會到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理論之魅,體悟到人民群眾保護生態發展社會實踐之偉!”
作為學生,這堂思政課入腦入心,隨團高校師生代表,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研究生原理鐸說:“我不僅看到了河山大好、壯美廣西的優美圖景,也看到了老百姓在綠水、青山、藍海中安居樂業、享受生活的和諧景象。這一切都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的成果。在這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精神內核,也堅定了我要做好‘兩山理論’踐行者的決心?!?/span>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彪S團高校師生代表,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級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王安然說:“我們一路走來,感受到了廣西的自然風光,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和受益者。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自覺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