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x.chinadaily.com.cn/a/202211/10/WS636cb402a3109bd995a4f3fc.html
“我問問大家,如果用一個水果來形容中華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這個水果會是什么呢?”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一場生動熱烈的主題宣講在廣西大學附屬中學開始了。這是11月7日下午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生宣講隊走進西大附中,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的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的場景。

主講人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陸敏庭以黨的二十大報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關鍵詞,通過理論闡釋、民族團結故事、案例分析和互動交流等方式,與同學們分享了“什么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什么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及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學習體會,并結合她自己和宣講隊成員暑期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實地調研中的親身見聞,將大道理變成小故事,用小視角透視大時代。
以“石榴”為媒,用微宣講搭建起中學生思政課堂。“我們此次微宣講不是單純的理論灌輸,而是從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結合廣西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成就,學生們自己的親身見聞,用‘石榴’這個具體的物品為媒介,開展微宣講,以更好地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學生宣講隊指導教師陸秀紅教授談到。
青年人講給青年人,跨越理論的鴻溝。本次微宣講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了青年學生講給青年學生的形式,大手牽小手拉近講述人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用青年人喜歡的語言,克服以往單一宣講、單向灌輸等問題。每場微宣講,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個關鍵詞來展開宣講。“這對我們班來說是一場特殊的主題團課活動,雖然只有20分鐘左右,但是這次青年對話的宣講形式令學生們受益匪淺,讓黨的二十大精神‘飛入’到尋常課堂,學生聽得懂、能領會。”班主任呂秀娟老師表示。
在聽完主題宣講后,林彥君同學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感受:“我們要樹立好民族團結意識,像石榴籽一樣團結在一起,抵抗不團結的勢力,為民族和國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日報廣西記者站)